10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出席,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面對病毒不斷變異,我國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各項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 董小平:
病毒的變異是自然現象,目前不存在因為不斷出現病毒變異株而進行防控方案修改的證據或者壓力。第九版防控方案對疫情防控中的各個環節,如公共衛生措施,包括宣傳教育、疫苗接種、愛國衛生運動以及疫情監測、疫情處置、實驗室檢測、境外輸入疫情的防控、重點環節防控等都做了詳盡科學、操作性很強的要求。經過實踐證明,主要的技術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應對各種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疫情。
在不出現新的大變異株,比如德爾塔、奧密克戎的情況下,不出現明顯導致致病能力改變的情況,不出現現有疫苗保護效力明顯下降的前提下,現行的第九版防控方案仍可以適用,并仍可以滿足我國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
國內外新冠肺炎后遺癥的最新研究情況如何?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
新冠后遺癥又稱新冠長期癥狀。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病例定義,新冠后遺癥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后的3個月內,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后出現某些新癥狀,或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癥狀持續存在,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這些癥狀可以反復發生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
根據全球研究結果,新冠后遺癥覆蓋范圍較廣的健康問題,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維障礙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難,頭痛、頭暈、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關節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慮,發熱、嗅覺或味覺喪失等。這些癥狀可以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新冠后遺癥常見于重癥病例,但也可以發生在輕癥病例。一般來說,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遺癥的風險要遠遠低于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
預防新冠后遺癥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因此,我國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僅是控制規模化疫情的重要策略手段,也是預防新冠的重要方法。
怎樣看待我國疫情防控的成本效益?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
全球各國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疫情防控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盡可能避免和減輕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但由于新冠疫情持續了近三年,這在人類疾病史上也是罕見的,持續時間這么長且病毒反復變異、傳播速度加快等這些特點,疫情防控措施就會隨之變化和調整,難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國在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下,特別強調要科學防控、依法防控、精準防控,目的是通過科學、依法、精準的防控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減少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
實踐證明我國的防控是科學有效的,從全球比較來看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無論在防控效果還是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是領先的,同時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衡量防控成效其實有不同的指標,如果從成本效益的視角來衡量防控成效,如何來算效益?如何考慮成本?又是一個重要的命題。比如說在算效益的時候,怎么算?應該用動態的視角來看效益,應該算整體的效益賬,總體的成本賬。
考慮效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得與失,還要算健康賬,特別是民生賬、社會賬,要用動態眼光來算賬,算大的成本效益賬。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在大流行疫情面前,保障更大范圍、更長遠、更大人群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各國都在努力平衡這種成本和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權衡是要基于各國的文化、防控的理念和條件。
我國目前新冠疫苗接種的最新情況如何?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 雷正龍
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億3785.1萬劑次,覆蓋人數13億343萬人,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種12億7171.1萬人,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2.45%、90.2%。完成加強免疫接種8億783.2萬人。60歲以上人群接種2億3921.6萬人,全程接種2億2786.5萬人,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60歲總人口的90.6%、86.3%,完成加強免疫接種1億7756.8萬人。
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和流感雙重疊加的情況?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 雷正龍:
一是加強流感監測工作。充分發揮流感監測哨點醫院和網絡實驗室作用,加強流感樣病例監測報告。要求各地疾控部門繼續加強流感活動強度、病毒基因和抗原性變異、新型流感病毒發現等監測工作,為指導精準防控提供科學證據。
二是做好流感疫苗的供應和接種。動態監測流感疫苗供應和使用情況,指導各地通過合理設置接種點、組織集中接種等形式,推進醫務人員、老年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疫苗接種。
三是強化科普宣傳。會同宣傳部門,繼續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全方位的流感防控科學知識宣傳,不斷提高群眾防護意識,主動接種流感疫苗,落實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共同預防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
為了疫情早日結束、盡快回歸正常的生產生活,還要做哪些準備?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
其實我們都期盼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能回歸到像2019年以前那樣正常的生活。現在總體來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還并沒有達到勝利的彼岸,還要繼續努力來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最終疫情徹底結束或者我們徹底戰勝疫情,需要綜合考慮這種病毒的變異、疾病的感染譜、嚴重度的變化,以及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能力,包括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會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這幾方面要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現在正處在這個窗口期,有幾項工作是需要進一步做的。
一是當前要堅定信心、統一思想,堅持我們的總策略、總方針非常重要,抓住這個“窗口期”,堅持才會勝利,堅持定能勝利,信心可能比黃金更重要。
二是要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
三是加強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和相應準備。如防止醫院資源被擠兌,如何在規模性疫情下能夠快速管控和供給防護用具。
四是發揮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簡便使用的藥物研發、生產、供應方面還要加大力度,現在在藥物上已經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應物資儲備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資的儲備,也包括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的物資儲備。
六是強調快速、精準,強調防止“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的現象。
如果這些綜合起來做,堅定信心,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copyright © www.jgmled.com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